中国的口腔健康及慢性病——徐韬教授

浏览量:1878   发布日期:2014-12-23

口腔健康与经济发展

     作为人口高度密集的国家,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速度令人瞩目。特别是近20年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且速度越来越快。同1978年相比,中国GDP年均增长近10%,占世界份额超过5%,总量突破20万亿。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按现价汇率计算,1978年中国人均收入为155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9%;2000年为949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7.9%;2008年为3313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6%。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营养状况的改善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中国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自1984年以来,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性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已进行了3次。

 

龋病 根据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结果,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为76.6%,龋均为4.48;恒牙患龋的情况为,12岁人群的恒牙患龋率为45.8%,而65~74岁人群的患龋率为64.8%。而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各个年龄组的患龋率分别为:5岁年龄组,66.0%(乳牙);12岁年龄组,28.9%(恒牙);35~44岁,88.1%;65~74岁,98.4%。


调查表明,全国5岁和12岁两个年龄组龋齿患病水平都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从76.6%下降到66.0%,龋均从4.48下降到3.50。12岁学生恒牙患龋率从45.8%下降到28.9%,龋均从1.03下降到0.54,而中老年患龋率严重程度加重。


结果提示我们今后应继续加强全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继续坚持“爱护牙齿从早做起,从小做起”的原则,进一步降低儿童乳牙龋的患病率,努力使儿童恒牙龋病保持在低水平,同时要加强老年人群的口腔保健。


牙周病 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表明,35~44岁年龄组牙周病患病率占受检人数的97.15%;65~74岁年龄组牙周病患病率占受检人数的99.44%。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中,综合牙龈出血、牙周袋和牙周附着丧失情况,首次提出了一个评价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状况的新指标,即牙周健康率,规定将全口无牙龈出血、无牙周袋以及无附着丧失或附着丧失不超过3mm的状况定义为牙周健康。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全国35~44岁中年人牙周健康率为14.5%,65~74岁老年人的牙周健康率为14.1%。


两次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中年及老年组的牙周健康率均有所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年人应该是施以牙周疾病重点预防和治疗的对象,但牙周炎的预防应从青少年着手,因为12岁时已有超过半数人群患牙龈炎并有牙石。


无牙颌 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表明,35~44岁年龄组无牙颌率为0.11%,65~74岁年龄组无牙颌率为10.51%。与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中的35~44岁年龄组无牙颌率0.06%,65~74岁年龄组无牙颌率6.82%的结果对比,虽然在10年间中国中老年人群无牙颌率在两年龄组中均有所下降,但与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35~44岁年龄组无牙颌率为0.02%,65~74岁年龄组无牙颌率为0.05%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65~74岁年龄组差距明显。


口腔卫生服务使用 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抽样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按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四版)》,分5岁、12岁、35~44岁、65~74岁4个年龄组对我国人群口腔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各年龄段人群口腔卫生服务需要和实际利用间均存在很大差距。

口腔专业人员短缺


1949年建国初期,据估算我国仅有500名牙医,200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记录已有180210名注册口腔医师,虽然口腔卫生专业人力资源在60年的时间中增长迅速,但与WHO提出的每4000个居民拥有1名口腔医师标准相比,我国平均每8000~10000名居民仅拥有1名口腔医师,口腔卫生队伍规模仍存在较为严重的短缺。


此外,我国口腔卫生人力资源分布不均明显,主要表现在地区间的分布不均和城市与农村的分布不均,40%~50%的优秀口腔医学人才集中在大、中城市和大、中型医院。发达地区,口腔卫生人力的浪费与不足并存,不合理的布局严重限制了居民的口腔卫生服务需求。


【中国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营养状况的改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我国疾病谱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迎来了慢性病的高负担期,慢性病发病率迅速上升,以糖尿病为例,1980年我国全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0.7%,这一数据在2008年增长为9.7%。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前3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脑卒中和心脏病。
目前,我国有超重人口3.05亿,肥胖人口1.2亿,高血压人口2.36亿,糖尿病人口9681万。这些慢性病对我国劳动力人口造成很大影响。

超重与肥胖
近年来我国超重及肥胖率快速上升,而超重和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


2002年,全国有近3亿人超重和肥胖,其中18岁以上成年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1992年至2002年10年间,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人数增加了1亿,其中18岁以上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上升40.7%和97.2%,超重和肥胖率年轻化趋势非常显著,且地区差异较为明显,应引起社会广泛重视。

糖尿病
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1980年全国14个省市30万人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0.7%。1994-1995年对全国19个省市21万人群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5~64岁年龄段糖尿病患病率为2.5%(人口标化率为2.2%),糖耐量受损(IGT)率为3.2%(人口标化率为2.1%)。


2007-2008年,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


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其中农村4310万,城市4930万左右,我国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但其中只有约40%的患者接受治疗。

高血压


1959-2002年的40余年间,我国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其中1991年至2002年的10年间,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7000多万。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其中18~59岁的劳动力人口中有1.1亿人患病。与患病率相同,我国人群平均血压水平也明显上升,2002年我国男性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分别比1991年增加了4.1mmHg和3.3mmHg;女性分别增加了3.6mmHg和4.1mmHg。一项针对我国人群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卒中风险增加46%,冠心病和肾脏疾病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目前,我国人群慢性病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都处于较低水平。以高血压为例,我国仅有30%的高血压患者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仅有25%接受治疗,有效控制率只有6%,仅有约323万人。而美国高血压人群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为69%、53%、35%,差距非常明显。


【应对措施】


国家爱牙日


1989年,在原卫生部倡导下,我国确定每年的9月20日为全国的爱牙日,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与健康相关的纪念日,其宗旨是通过爱牙日活动,广泛动员社会的力量,在群众中进行牙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口腔健康观念和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识,建立口腔保健行为,从而提高全民族的口腔健康水平。


众多口腔卫生专业人员均加入到口腔健康教育活动中,其每年的主题均有所不同,涉及到龋病预防、牙周疾病、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及生命质量等众多领域。

 

在全国爱牙日的推动下,国人自我口腔保健意识及口腔保健行为提高显著,以刷牙为例,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有刷牙习惯的人数已达到70%,与上世纪80年代70%的人群不刷牙相比,活动成果显著。

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


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是由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开展的一项工程,项目对国家的适龄儿童进行免费的口腔健康检查、窝沟封闭、局部用氟和口腔健康教育,并对当地口腔医师进行专业培训。
该项目已经在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22个中西部省、市、自治区的406个县开展,对200万名适龄儿童进行了包括窝沟封闭和局部用氟等的口腔健康综合干预服务。

与其他医务工作者共同合作


健康口腔幸福家庭 该项目以家庭为对象,通过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等工作平台,宣传牙周疾病防治知识,提高人群口腔保健意识,动员家庭关注口腔健康,提高其防治牙周疾病的意识和能力。项目覆盖13个省的近3000个家庭。


防治结合型医院建设 该项目通过在挂号处、候诊室等处摆放口腔健康材料,在综合医院中为慢性病患者开设口腔健康讲座,以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宣传口腔健康信息等方式,在口腔医院和综合医院共同推进口腔健康项目,探索建立“防治结合型”医疗服务模式。


慢性病监测中的口腔健康监测 原卫生部在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项目中选择部分监测点同时开展口腔健康监测,并准备将口腔健康监测相关内容全面纳入全国慢病监测。2013年,项目共对30个省36万名对象进行了口腔检查,并对31个省10万名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


■小结
口腔卫生人力资源的数量、结构和配置是口腔卫生服务发展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国估计平均每8000~1000名居民仅拥有1名口腔医师,如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每4000个居民拥有1名口腔医师的标准,我国(13亿人口)应具有32万名口腔医师,口腔医师仍存在十多万人的缺口。另外,口腔卫生人力资源分布不均,岗位区分不明确等问题依然存在,可考虑将口腔卫生人力区分为口腔医师和口腔辅助人员两个层次,通过人才培养纳入口腔卫生士等职位,为口腔医师开展工作提供帮助,服务范围可包括口腔卫生保健计划实施;患者管理、治疗质量控制;公众口腔健康教育与牙病预防;口腔简单治疗与保健、康复服务等。
此外,由于公共卫生采用的预防对策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及卫生经济学效益,且在口腔健康及慢性病领域尤其显著,相关公共卫生领域仍需要更多投入。同时,我们仍需要提高各医学专业间合作,以及在国家政策层面促进卫生服务平等,以减少群众在口腔及慢性病预防、医疗和生活质量上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