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上颌窦”有个约会
浏览量:2027 发布日期:2016-08-11
“她”叫上颌窦,英文名为maxillary sinus,为上颌骨体内的锥形空腔,窦壁为骨质,大部分为薄的密质骨板,内稍有松质骨,最薄的地方只有密质骨。窦壁直接被覆粘膜,支配牙齿及牙周组织的血管、神经,通行于骨内牙槽管之中或粘膜下。
“她”的形状基本上与上颌骨体一致,可以分为一底、一尖及前、后、上、下四个壁。其底即上颌体的鼻面,尖深入上颌骨的颧突,前壁为上颌体的前面,后壁即上颌体的颞下面,上壁为上颌体眶面,下壁为牙槽突。
位于上颌骨内,窦腔平均容积约13ml。前壁的中央壁薄,且向窦腔凹陷,称尖牙窝,为上颌窦手术时凿入窦腔之处。后外壁借一层薄骨与翼腭窝毗邻。(“她”的简介摘自百度O(∩_∩)O~)
提到“她”,相信所有的牙科医生并不陌生,印象中最早接触到“她”还是学校,口腔外科的拔牙并发症中讲到的,牙根掉入上颌窦如何如何处理......真正更加广泛的和“她”深入了解,是在接触种植以后,因为在种植中上颌后牙区域大部分会涉及到,最开始总是认为“她”是一个很难跨越的“鸿沟”,起初遇到涉及“她”的种植患者基本上都会推走,但是直到有几天,连续接了几个都和“她”相关的种植患者,我觉得不能再把“她”拒之门外了,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她”搞定!我把几个和“她”相关的患者都约在了一天,因为之前也看过关于“她”的很多内提或者外提的资料,恰巧那些个患者难度也都不大,这是一个和她”亲密“的绝好的机会,于是乎就开始了和“她”正式的约会!记得当时四台手术,每台都有1-2颗的提升,由于每一颗提升的并不多,基本控制在2-5mm,所以当时手术做的都比较成功,让我对于拿下“她”有了更多的信心!
接下来就不废话多说了,详细描述一下我俩的感情之路^_^
患者1右下6缺失3年余,左上567拔除5年余,种植修复,
骨高度不足,内提升
术前全景片
右下6开始,收集自体骨,以备左上56提升区域使用
左上56植入,保留牙龈乳头切口,部分图片丢失,心塞~~~~(>_<)~~~~但是提升后窦膜还是可以略微看得见的
术后前景片
修复戴牙
戴牙后全景片
病例2
患者双侧7缺失的,种植修复
左侧窦嵴距离约7mm,右侧约4mm,行提升手术
术前全景片
手术开始
开始右上7
术后全景片
局部放大
左上提升,未植骨粉和自体骨,右上植入自体骨
病例3
术前全景
开始左上,窦粘膜很清晰
术后全景
局部放大
两个月以后复查
新形成的窦底很清晰
病例4
患者左上67缺失,窦嵴距在3-6mm,同样可以做内提升,只是分离粘膜时需要格外小心(都是一样的步骤,就不那么啰嗦了)
术前全景片
术后全景片
最后看一张“微提升”。术前
术后,只是带备洞过程中柑橘到轻度落空,植体植入后,无明显不适
4个月后戴基台,已经形成新的窦底
最后再来一例简单的外提升病例
患者左上5.7残根,左上6拔除约3年,种植修复
左上5.7残根拔除,左上5.6种植,6外提升
术前全景片
切开粘膜,左上5备洞,收集自体骨
左上6开始外提升
窦底备洞
植入骨粉
植入植体
、
术后全景片
以前的老观念5mm以上的做外提升,现在已经慢慢的再转变,很多好的器械出现,比如磁力上颌窦内提升工具,水压进行内提升,球囊上颌窦内提生等等等等,还有很多系统也陆续推出的短植体,都降低了上颌窦区域种植难度。
所以,对上颌窦充分了解,做好术前准备和设计,利用好全景片跟CBCT,手术过程中循序渐进,在接近窦底时,一定要有支点,控制好支点,把窦底皮质骨打开,就已经成功了一多半,剩下的就是慢慢提升......原理都是一样的,掌握了方法,手术都会游刃有余.....
和“她”在一起就像情侣谈恋爱一样,互相越来越了解彼此,但是现在也仅仅是在“热恋”中,我们还需要有更多的熟悉彼此,以后也避免不了还会有一些小的“摩擦”,但我相信,以后的道路我们会越走越顺......